2025年07月17日
微信

故事 | 上帝是最好的导演:一位话剧创作者的信仰之路

作者: 石伊泉 | 来源:基督时报 | 2025年07月17日 09:42 |
播放

第一幕:舞台的灯光照不亮心底的灰暗

十四年前的冬月,华北某城市一处小剧场的幕布缓缓拉开,演员们夸张的动作、滑稽的表情、风趣的语言与跌宕的剧情,引得台下笑声阵阵、掌声频频。

看着话剧的上演,张老师很受激励。毕竟这是自己花费好几年功夫,从各大平台招聚业余话剧爱好者们第一次正式公开亮相。只是他还不太清楚,这舞台的聚光灯并不能照亮他心底的灰暗。

那时大城市的生活,犹如一台永不停歇的榨汁机。长期漂泊的生活、高压的工作让他内心早已疲惫和麻木。他时常会想到死亡——“人死了就什么都没了,那今天死和明天死有什么差别呢?”一想到死,他的心就沉了下去,很绝望。

“好像活一天算一天,那时候的日子是灰色的。”张老师回忆着,“人与人的关系只是利益的交换、业务来往,没有真情,心灵很麻木。”

这样,话剧社便成了张老师的精神避难所,他说:“当时,我做话剧社就是希望自己的生活有色彩,还能有点意思。”

第二幕:要努力闯出自己的一片天

为了自己的小兴趣,张老师甘愿地投入大量时间与精力。他觉得或许只要继续钻研,凭着热爱与热情,就能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。

但张老师深知,像自己这样非专业出身的人,想在话剧行业扎根,并有所成就,单靠这种小剧本很难发展。刚刚三十出头的他,期待能有更大的进步,他想:“我要做出一些更有深度的内容。”

他为自己的成长找到的标杆对象是世界戏剧大师——莎士比亚。当开始仔细翻阅莎翁作品时,他发现其中多处提到了基督信仰的内容。这些内容都相当陌生,他并不能理解。为了帮助自己更深刻地理解剧本,他打算先去了解下基督教信仰,那就读读圣书吧。殊不知,这个小小的探寻,却成为他人生道路的重要转折。

第三幕:奇妙的相遇

此前,张老师从来未曾接触过任何关于基督信仰的人和事,他的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——要是能认识个基督徒就好了。

两天后,有位姐妹在网络上主动联系到张老师。她称自己看到了平台发布的活动信息,表示非常想参与话剧社。交流过后,张老师才知道这个姐妹居然是位基督徒。

他感慨地说:“虽然我刚刚开始去了解的动机完全不对,但是上帝却开门带领了这个姐妹过来。”

接下来,这位姐妹便带着张老师进入教会参加活动。他不仅学习了圣书,也花时间读完了游子吟。张老师说:“我看这些内容的时候都很认真,而且似乎内心中也没什么抵挡。”

第四幕:赞美的旋律触动心弦

张老师第一次来到教会,站在人群中,他看着大家齐声唱歌,只觉得那一声声的旋律飞入耳中,心弦都被拨动了。他也跟着一起唱了起来,心想:“这真有上帝!”然后眼泪就顺着面庞落了下来。

“其实,我已经很久没有哭过了。是的,我的内心开始觉得这世上是有一位上帝的。”

此后,他整个人都翻转了。他变得心中有许多渴慕,但凡教会的活动,无论大小他都要去参加。他还在家里下载了很多讲道内容,每天听讲道三四个小时。

 “读经、聚会,我每天都特别喜乐,走在路上觉得要飘起来了。”张老师伸出胳膊比划着,还情不自禁地扬起了笑脸。

第五幕:放下自我导演 交由上帝导演

接下来的两年,张老师的话剧创作热情依旧未减。他先自导自演了一个话剧,又参演了另外两部作品,还获得了商演机会。进入话剧行业的道路已渐趋明朗,过去的导演梦似乎近在咫尺。

然而,转年七月,一场神学班培训扭转了他努力导演的人生方向。五个月的培训期间,张老师几乎每天都在接受高强度的学习,打下了牢固的信仰根基。此后,他对全职服事有了清晰的想法,并开始边工作边服事。

2015年,有人邀请张老师成为一间小型教会的全职同工。当时他迟疑了,因为心里感到有些害怕。并不是他不愿意,而是他考虑到自己还是单身,“是不是等自己成熟一点了再去呢?”但他又转念一想:“早晚都要踏出这一步。”

于是,张老师辞职开始全职服事,靠着每个月3000元的补助过信心的生活。“我将自己的未来交托于上帝,祂是人生真正的总导演。”

第六幕:全新的剧本

上帝的剧本总是准确而细腻。当张老师不再执着于自导自演的人生时,上帝很快带领他在一场单身聚会上认识了未来的妻子。半年后,他们结婚组建了家庭。

“两个人总比一个人好,因为二人劳碌同得美好的果效。”张老师觉得两人一起服事会更好。而恰逢有一次学习机会,妻子愿意同去,从此,夫妻二人一同走上了服事的道路。

如今,大舞台换作小讲台。张老师站在台上,怀抱一把朴素的木制吉他,拨动着琴弦发出的赞美音符,祈愿这曾经触动他心弦的声音,能再次触动更多人的心灵。

好的话剧是要让观众为人巧妙的创作能力买单,而信仰却是带领人发现上帝早就写入每个人生命中的光。

图片来源(Image Credit) Emma Ou via unsplash.com

立场声明

CT特约/自由撰稿人文章,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,供读者参考,CT保持中立。欢迎个人浏览转载,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,不得转载!

版权声明

凡本网来源标注是“CT”的文章权归CT所有。未经CT授权,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、公共网站、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。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、微博、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,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、作者与链接地址(URL)。其他公共微博、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,请通过电子邮件(jidushibao@gmail.com)、电话(010-82233254)或微博(http://weibo.com/cnchristiantimes),微信(jidushibao2013)联络我们,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。